2008年5月31日

125_後慈湖搶鮮看

 期盼已久的後慈湖之行終於要成行了。昨晚一場午後熱雷雨傾盆而下,直到今天凌晨方始歇止,令人擔心此行要泡湯。但早上七點多,過了國道二號八德路段起,路面越來越乾燥,顯示山區的雨比市區要早停止;而東方山區雲層較市區稀薄些,暗示著今天天氣應該不會太糟糕。
 八點五十分,一行十八人在百吉隧道北口集合完畢,由縣府派任的簡女士擔任我們的導覽員。她說,此地昨晚五點就開始下雨,半夜前雨就停了。沿著百吉林蔭步道來到後慈湖管制區,設有鐵門,並派駐一位警察看守。門內設有監視電眼一支,及一座窄小的崗亭。步道寬度跟慈湖陵寢一樣,僅容一部汽車通行。進入管制區不到十分鐘,來到「慈湖橋」,橋頭有一水泥廣場,應該是直昇機坪。過了橋的右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的水泥建物,應該是水源地,分有濾水池及蓄水池。再往前,則是後慈湖。湖面呈標點符號「【」的窄而長形狀。

 在遊客中心前,看到湖面上停靠著一艘竹筏,上面綁著一張扶手高背藤椅,原來是當年蔣老先生遊湖的工具的複製品。由於湖面狹長,不適用快艇;想像當年蔣老先生在手下的操槳下,悠遊於湖面的情景,想必悏意又涼快。湖邊建有水泥的碼頭,呈圓弧狀突出於湖面,碼頭邊栽種了一排約十五、六棵的椰子樹,高聳入天,見證著這個隱祕角落五十年來的興衰。

 我們在遊客中心前的階梯來個大合照後,便拾階而上。遊客中心前有一個寬敞的露台,擺放著近十張桌子供遊客休息、用餐。這兒的景觀很棒,整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遊客中心大廳陳列了「蔣經國特展-我也是台灣人」,另一個角落是吧台,供應遊客簡單餐飲。後面則是乾淨明亮的廁所。大略參觀完後,師母在陽台吃著雞腿堡,其優雅的用餐神韻絕不輸當年的蔣老夫人。

 在我們之後抵達的團體是來自中壢的楊氏宗親,分乘四部遊覽車抵達。在紛攘的人群中,突然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定睛一看,原來是聖德基督學院的楊師父,我趕緊找師母來與他聊天,他也很驚訝在此與我們相遇,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特別合影留念。

 在遊客中心至後門的湖邊步道上方有另一條步道,沿途建有同式平頂水泥房舍四棟。雖然木製門窗早已腐朽傾圯,但仍能看得出前半部是設有壁爐的客廳及主臥室;狹窄的走廊另一側則是衛浴、小廚房、幾個小房間,格局就像陸軍營舍一樣,簡樸的隔局,沒有任何豪華的雕飾。或許這些房舍是給蔣老先生子孫來此渡假時的住所。只是自老先生於民國六十四年過世以來,就乏人照顧,以致破敗至此。桃園縣政府在這些房舍的窗戶上貼了告示,表明將予以整修,並訂於今年十月份即可全面開放後慈湖供民眾遊賞。

 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以悠閒的步伐參觀完了後慈湖區。有部份伙伴因下午另有他事,先行告辭,我們另外十一人則繼續百吉林蔭步道的行程。昨天下過大雨,今天又是多雲的陰天,格外涼爽舒適。我們花了一小時走到百吉隧道的南側,再步行穿越舊百吉隧道至北口,回到停車處,各奔前程。我們夫妻則趨車至石門水庫環湖公路找個地方停車,享用自備的午餐,再悠哉地開車回家,結束這美好的一天。

更多精彩照片

2008年5月21日

124_第八次栓塞

 5/18下午兩點多鐘,我們夫妻正行經白石山壁腳道路時,接到林口長庚醫院的電話,要我17:30辦理住院,準備接受第八次栓塞治療。
 回到家,盥洗完畢,收拾用品,於5:20抵達醫院辦理住院報到,幾分鐘後上到7B病房向護理站報到。護士依例來病房詢問病史,之後,告知明天、後天是週末,放射科沒有治療,因此等稍晚醫師來病房時,我請求醫師准我明、後天白天請假回家辦些雜事。
 5/19~20兩天早上八點即請假外出,晚上八點再回病房睡覺(這是健保規定)。5/21(星期一)清早上四點不到,護士來抽血,之後就沒怎麼好睡了。護士也告知,今天下午四點治療,因此早餐後就要禁食。但事實上,工作人員四點半才來病房把我推到X光檢查室等候,直到快六點,才輪到我治療。

 6:10治療完畢,推出X光檢查室,長廊杳無人踪,只剩我們一床。在久等不見穿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來幫忙推病床情況下,妻只好獨自推著病床搭電梯回到七樓病房。推又重又長的病床是一門功夫,要用力推,還要顧轉向,否則東撞西碰的,病床上的病人鐵定不好受。
 醫師囑咐,要平躺,右腳不能彎曲或用力,並用二公斤的砂包壓傷口止血四小時才能取下,並要再躺二小時才能下床。由於十幾小時未進食,但又怕尿急,因此只能乾吞全麥土司不喝水(後果就是隔天早上的便祕)。
 晚上八點多,兩個女兒貼心地從台北來看我,聽著她們分享這幾天的生活點滴,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小時,讓臥床不是那麼辛苦沈悶。由於難得她們來一趟,因此拍下這張照片留念。她們也是我八次的住院中,第三批的訪客。
 晚上十點半,下床上廁所,並吃碗速食粥填肚子,再回床上躺臥,直到十一點多才昏然入睡。
 5/20清早上廁所時,自行拆除止血繃帶,使右腿得以自由自在。八點左右,詹醫師來詢問有無不適的反應,即准我早上辦理出院手續。不久後護士來為我拆除點滴,至此,才算真正了無牽掛,到浴室盥洗,也洗除右鼠蹊部傷口消毒留下的大片碘酒痕。十一點多,病房書記整理好出院通知單,到一樓大廳結帳、取藥後,搭乘泛航巴士返回桃園休息。
 託健保之賜,整個治療花費五萬餘元,我只要付五十元就可以回家了!

123_百吉分水嶺→木板橋→石厝坑山→白石山腳→樟樹區→分水嶺 O形

日期:97.05.18(星期五)
地點:百吉 白石山
人員:老夫+老妻
天氣:晴

 那麼好的天氣怎麼可以待在屋裡呢?我們二人簡略收拾背包,直奔大溪百吉。出了百吉隧道左轉桃118縣道,沿著產業道路上坡,來到分水嶺,有一支台電電桿編號「洞口分幹42」,一旁有木柱指標「白石山」。抵達時,有一群約8位60歲級的阿公阿媽正在休息。他們是清早從慈湖走過來的,下個行程是由白石湖上山。
 11:32停妥車,背包上肩,沿著寬大土路前往溪谷,出發不久,遇到一對夫妻,正往步道口走去。經過三個之字形大彎後,來到小溪,有二隻圓的水泥涵管作為跨溪通路。在此小休,吃便當,約11:56續行。
 12:11抵達木板橋,一路上只有我們二人,在此拍張美美的照片後,取道「石厝坑山」步道。一路開始陡上,許多倒木,不時要上跨、或下鑽。陡坡完後,就是平緩的步道前往稜線。

 12:41抵達三支鐵柱構成的高壓電塔,拍照時,穿短褲的腳被芒草割出三道細血痕,所幸帶著藥包,以雙氧水擦抹後續行。

 13:42 一路沿稜上上下下的,來到石厝坑山,只是一個可容十人站立的小山頭。到了這裡,就知道白石山不遠了,心也篤定了些。喝水、拍照後,續行。

 14:08來到四叉路口。直行通往白石山,左後方通往金面山,右下則走白石山腳道路可達樟樹區。叉路口有一大石頭,中間有個大凹洞,好像懶人椅,裡面積了污水;這應該是「壺穴」。由於已兩度上過白石山,因此今天取道白石山腳道路。

 14:17 來到大石壁下方,才明白為何此山名叫「白石山」。山頂是黃褐色的,但垂直立面則呈現白灰色。山壁上兩個大圓凹穴,應是受到水的沖刷造成的「壺穴」景觀,證明這塊大石是造山運動中,從河床被頂升起來的。有一面山壁上佈滿了細小凹洞,這應該是原本位在瀑布下方,被細小水滴造成的壺穴。此時,接到林口長庚醫院的電話,要我17:30前抵達醫院辦理住院手續(見第124篇網誌)。

 14:35 來到三叉路口。往上通往白石山,往下通往樟樹區。取下續行。

 14:53 來到泥土產業道路終點。小休後,續行。

 15:03 右叉路下去「東興橋」。直行。在此第一次看到二位山友前往東興橋。過涵管溪時,在溪裡洗臉,遇到二位女士往下走去。

 15:21 回到步道入口。全程共費時三小時五十分。回程經過「白石山休息站」時,妻買了些豆干充飢。

2008年5月13日

122_溪洲公園→新溪洲山→福山巖 O形

時間:97.05.12
人員:老夫+老妻
天氣:一級棒

 氣象預報今天將會是晴朗、涼爽的日子,因此忙完了早上的俗務,我們略為收拾,即前往石門水庫。經過員樹林時,下車買了豐米便當,帶到溪洲公園午餐。
 雖然晴空萬里,但因東北風的吹拂,倒有秋天的感覺。沿途遊客不多,單車騎士似乎多過駕車的遊客。我們吃過飯後,即由桃園客運「溪洲公園」站牌進入溪洲公園,沿著通往廁所的階梯,抵廁所前有一右叉上山的階梯,此即登山口。一路踩踏水泥階梯Z字形而上,約23分鐘後,來到稜線。右叉下山通往雲霄飯店,左叉上山往新溪洲山。我們吃些水果,略為休息後,取左前往新溪洲山

 上山約15分鐘,來到一開濶的平台,似乎是山友開闢出來的小花園,可以清楚看到水庫集水區,及對岸的石牛山

 再過15分鐘,抵達新溪洲山。中壢永高登山社在此豎立一支山名的標誌牌。

 續行約7分鐘,來到一處非常開濶的休息廣場,除有二座涼亭可避雨外,還有熱心山友集資設置的不鏽鋼鞦韆、座椅等供山友休息用。此處是五條山徑匯集處,可以想像週末假日時,此處人聲鼎沸如市集般的熱鬧景像。我們把握機會玩了鞦韆,回憶童年的樂趣。只不過,這鞦韆坐墊也是白鐵做的,有點滑溜,深怕盪得太用力,屁股會滑脫,成了飛人。

 略為休息、喝水後,我們續行。來到第一個三叉路口。指標說明直行可通往溪洲山、慈湖;左下可通往溪洲廟。我們取左下山。約25分鐘後,下抵一小平台,可清晰觀望山腳下的溪洲大橋及龍潭台地。在此照相後,續行下山,抵「時鐘尾」四叉路口。另一條上山的路是我們上個月走過的路徑。直行平路下山可抵福山巖寺廟牌樓對面的登山口,我們取左下山。

 14:37 下抵台七線公路指標37公里處的登山口,今天行程共耗費3.5小時。下次再來時,要給它一路走到慈湖的百吉隧道。
 

2008年5月5日

121_慈湖→草嶺山→白石山→白石埤→百吉 縱走

日期:97.05.01 (勞動節)
天氣:雨後轉陰
參加人員:逸忠夫婦、王熙夫婦、振宗、逸忠好友夫婦、豐源夫婦、小鳳夫婦、本家夫婦,共十三人

早上九點抵達慈湖停車場時,已是人聲鼎沸。雖然早上一場傾盆大雨,也沒有澆息這些辛苦勞工們的遊興。所幸九點前雨勢就完全停止,只是要跟一路上的爛泥巴奮鬥,難免也會演出"滑壘"的鏡頭。
我們出發前,先到高雄移過來的蔣公銅像前合影留念,就經由「同福宮」土地公廟左側進入山徑,一路小心地踩著泥濘的土坡前往第一站「草嶺山」。剛下過雨,氣溫涼了下來,但沒風,濕度相當高,還是爬得滿頭大汗。

一行人於09:50順利抵達草嶺山。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三角點上有一座嚴重鏽斑的四腳鐵塔。

10:18在步道左側旁發現第一支約50公分高「賓館地界」水泥柱,步道右側則是賓館的鐵絲網圍籬。

10:28 沿著鐵絲圍籬走了十分鐘,來到鞍部的廢棄崗哨亭。此時另一隊由打鐵寮古道上來的山友正在此休息。我們也在此休息,吃些水果補充水分後,沿著崗亭旁小徑續行。

11:05路過後慈湖後門,抵達東興橋叉路的溪旁,有一小片空地,我們在此午餐。雖然剛下過雨,但溪水清澈,溪中魚蝦清晰可見。

12:27 午餐後續行,經木板橋接白石產業道路,左轉不遠至路盡頭,右轉上登土階至樟樹區,小休後續行,至上稜前最後一段陡階梯,需拉繩或樹根始得上登。至白石埤叉路,左上進入上稜,一路踩著濕滑的岩稜,大家以臨深履薄的心情步步為營,但驚叫聲仍此起彼落,為今天行程增添趣事。

13:00 隊員中雖有一人因心律不整,但仍奮力走完全程,全員順利於下午一時登頂白石山,為自己留下值得驕傲的一頁。山下一片迷濛,勉強可見大溪及石門水庫地區。

鑑於雨後路面濕滑,我們不走石厝坑山稜線下慈湖,改走白石埤叉路下至白石埤,接上柏油產業道路,踼至百吉林蔭步道旁的白石山休息站,三位伙伴穿過舊百吉隧道至慈湖停車場取車回來接大家伙,16:00各自驅車返家接小孩放學。今天行程共費時6.5小時,既能兼顧孩子的上下學,又不損及大人的玩興,真是完美的「勞動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