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五十分,一行十八人在百吉隧道北口集合完畢,由縣府派任的簡女士擔任我們的導覽員。她說,此地昨晚五點就開始下雨,半夜前雨就停了。沿著百吉林蔭步道來到後慈湖管制區,設有鐵門,並派駐一位警察看守。門內設有監視電眼一支,及一座窄小的崗亭。步道寬度跟慈湖陵寢一樣,僅容一部汽車通行。進入管制區不到十分鐘,來到「慈湖橋」,橋頭有一水泥廣場,應該是直昇機坪。過了橋的右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的水泥建物,應該是水源地,分有濾水池及蓄水池。再往前,則是後慈湖。湖面呈標點符號「【」的窄而長形狀。
在遊客中心前,看到湖面上停靠著一艘竹筏,上面綁著一張扶手高背藤椅,原來是當年蔣老先生遊湖的工具的複製品。由於湖面狹長,不適用快艇;想像當年蔣老先生在手下的操槳下,悠遊於湖面的情景,想必悏意又涼快。湖邊建有水泥的碼頭,呈圓弧狀突出於湖面,碼頭邊栽種了一排約十五、六棵的椰子樹,高聳入天,見證著這個隱祕角落五十年來的興衰。
我們在遊客中心前的階梯來個大合照後,便拾階而上。遊客中心前有一個寬敞的露台,擺放著近十張桌子供遊客休息、用餐。這兒的景觀很棒,整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遊客中心大廳陳列了「蔣經國特展-我也是台灣人」,另一個角落是吧台,供應遊客簡單餐飲。後面則是乾淨明亮的廁所。大略參觀完後,師母在陽台吃著雞腿堡,其優雅的用餐神韻絕不輸當年的蔣老夫人。
在我們之後抵達的團體是來自中壢的楊氏宗親,分乘四部遊覽車抵達。在紛攘的人群中,突然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定睛一看,原來是聖德基督學院的楊師父,我趕緊找師母來與他聊天,他也很驚訝在此與我們相遇,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特別合影留念。
在遊客中心至後門的湖邊步道上方有另一條步道,沿途建有同式平頂水泥房舍四棟。雖然木製門窗早已腐朽傾圯,但仍能看得出前半部是設有壁爐的客廳及主臥室;狹窄的走廊另一側則是衛浴、小廚房、幾個小房間,格局就像陸軍營舍一樣,簡樸的隔局,沒有任何豪華的雕飾。或許這些房舍是給蔣老先生子孫來此渡假時的住所。只是自老先生於民國六十四年過世以來,就乏人照顧,以致破敗至此。桃園縣政府在這些房舍的窗戶上貼了告示,表明將予以整修,並訂於今年十月份即可全面開放後慈湖供民眾遊賞。
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以悠閒的步伐參觀完了後慈湖區。有部份伙伴因下午另有他事,先行告辭,我們另外十一人則繼續百吉林蔭步道的行程。昨天下過大雨,今天又是多雲的陰天,格外涼爽舒適。我們花了一小時走到百吉隧道的南側,再步行穿越舊百吉隧道至北口,回到停車處,各奔前程。我們夫妻則趨車至石門水庫環湖公路找個地方停車,享用自備的午餐,再悠哉地開車回家,結束這美好的一天。
更多精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