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第一天 6/28 桃園(雪隧)→蘇花公路→太魯閣合流露營區(宿)
第二天 6/29合流露營區→天祥迴頭彎→竹村梅園步道→竹村→迴頭灣→(雪隧)桃園
沒有週密的計劃,全然是因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決定了這次行程。早上將近十一點收拾簡單裝備就出發,穿過雪隧來到太魯閣的合流露營區。中午在蘇澳午餐後,來到清水斷崖,兩年前與大伙在此健行的畫面一一浮上眼簾,依舊是那麼清晰,令我在疲累的駕車中,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真希望還能有另一次的健行活動,用足跡在台灣寶島上留下美好的回憶。
下午約近四點進駐合流露營區。營地就在過了慈母橋不遠處,距天祥約三公里,岳王祠及綠水步道等著名景點就在它的上下游兩側不遠處。營地在路旁臨近立霧溪上方,分成三個階落,共有十餘個木棧營位,每個營位設有野餐桌及洗滌台,相當方便。我們在此以水果及麵條當晚餐,之後就驅車到天祥散步,順道進入晶華飯店參觀、享受冷氣,同時體驗五星級的洗手間。今晚有迎賓晚會表演,在中庭的舞台兩側設了將近二百個座位。七點半節目開始,是年輕舞者表演原住民舞蹈。我們在二樓大廳隔著厚重的玻璃,聽不清楚主持人的介紹及配樂聲,光從舞者肢體動作中,我無法感受到原住民舞蹈應有的豪邁與熱情,或許是表演太多場次,也或許這些舞者脫離傳統的原住民生活方式太遠了。
在群山環繞中的天祥的夜,寂靜得多了些神祕感,在祥德吊橋附近有些遊客在散步,或許他們就是想要找回都市人失落已久的童年鄉居生活的回憶吧!猶記得去年與伙伴來此健行,晚餐後我們就躺臥在祥德吊橋上,在山風的輕撫下,凝望漆黑無比的夜空,隨興地唱著各式不成調的歌謠,那種全然放鬆、忘卻工作與家務惱人瑣事的自在逍遙,是金錢無法換得的。
營地的照明燈在十點自動熄滅,在一片漆黑中,野營的味道才真正體會得到。雖然沒有舒適的枕頭及床墊,但因為白天旅途的勞累,我們在溪水節奏的吟唱中,安然入眠直到天亮。早餐畢,驅車經過天祥,七點剛過就來到迴頭彎。這裡是竹村梅園步道的入口。竹村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主要作物為水蜜桃,梅園是中途的一個地名,主要作物為蕃茄、甜椒與大黃瓜。這條步道沿著大沙溪的西側開鑿而成,寬僅不到二米,沿途共有四座吊橋,到竹村全長約九‧二公里,步行約需四小時。除了幾戶長住於此的原住民外,並無其它居民。我們在往返竹村的途中,只遇到兩台搬運車上的原住民夫妻,兩台機車,及一位遊客。
早上九點半,頂著烈日,我們跨過長約140公尺的陶塞吊橋到了竹村。竹村以水蜜桃為主要作物。此地有一座天主堂,是當年一位榮民捐地而建的,目前由天祥天主堂管理,平日除委由在此耕作的原住民夫妻管理外,並無人在此聚會;教堂內部除了祭壇陳設依舊外,其餘會眾席位的一半空間改為通舖,可供約十餘位登山客住宿之用。教堂有水電瓦斯,住宿費用每人每天一百五十元。下次若時間許可,將來此過夜,盼望在寬闊的門庭飽覽夜空星光之美。
我們在此休息半小時多,即打道下山。將近十二點來到下梅園,由於我腳底雞眼引起疼痛,加上太陽不斷地荼毒我毫無遮蔽的頭皮,我們找到早上載我們進入梅園的原住民住家,商請他以機車載我們回到中橫公路入口。這回坐機車在懸崖峭壁上奔馳,那種感覺比早上坐四輪搬運車更有臨場感。坐在後座,雙腿緊緊地夾住,深怕一個顛簸被震落到萬丈深淵之下,一去不復返;待回到登山口下了機車,只覺得大腿有點抽筋的疼痛感。
在登山口略事休息,即驅車原路下山,帶著滿足的心返回桃園,結束這意外的天祥之行。
欲住宿竹村天主堂,事先聯絡天祥天主堂登記住宿。TEL: 03-86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