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忠心僕人,聖德基督學院的李和院長,於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凌晨息勞歸主。校牧楊紀皓牧師請我以校友身份來追憶故人,我以惶恐的心接受此任務,並開始回想我所認識的這位老院長。
他於民國六十九年接任院長職務,我於民國七十年進入聖德就讀。此後,我除了出國進修將近四年外,返國後即受邀返母校任教至今,因此我這廿八年來,有幸見證聖德學院在李院長苦心經營下,不斷成長。
憨厚的李院長留下寶貴典範值得我們效法。他是個好學不倦的人,在上他的修辭學課時,他不時會從西裝口袋中掏出小紙條,上面是他閱讀英文報章雜誌時順手抄下的佳句,作為教材來講解。在教學上,他留下誨人不倦的典範,經常學生在他的課堂上不專心,他總會停下來講他年輕時在大陸的艱苦成長,後又以流亡學生隻身來台,仍把握每個機會來自我進修,來勸勉我們應把握那麼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雖是聽者藐藐,但他總是不愠不怒的耐心教學,希望每位進到聖德的學生能在此追求他們的理想未來。
從李院長的生活與衣著上,明顯看出他是位勤儉自持的人。他的穿著永遠是一個款,頭髮也永遠是小平頭;即便出遊,他也是服儀整齊,連坐旋轉木馬也要打著領帶。他的不變透露出他並不重視物質或外貌,他總是在衣著上顯露出他的純真與樸實,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規劃學校的未來藍圖上。他的辦公室僅有簡單的桌椅傢俱,他連專屬的院長座車也沒有,因為他總想把每一分每一毫用在學生的教育上。
他將寶貴的一生奉獻在聖德,憑著對主的信心來經營這個福音的禾場。我在民國七十年入學時,學校僅有一棟三層樓的「思源樓」。三年級時,「培理堂」完工啟用;四年級畢業時,「文教館」動工興建。而今,短短廿年間,學校共有七棟美侖美奐的大樓,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提供外籍與外地老師一個可安居樂業的地方。
每棟大樓的興建皆需龐大經費,在沒有大財團贊助、更沒有政府補助的拮拒情況下,他依然憑信心一棟又一棟的規劃著不同功能的建築物來充實校園設備。學習的資源也從七十年時僅有的神學、聖文兩個系,到現在有十個系,外加三個碩士班課程。開設這些新的課程需要規劃內容、延聘師資、投資設備,真不知李老院長那來的精力與時間能完成那麼艱鉅的任務。
外貌看似平凡的這位長者,內心卻有著過人的毅力與信心。要一一數算他的一生,絕非三言兩語能竟全功。但用一段聖經的話,可以貼切描述他這八十六載的歲月:(聖經。提摩太後書第四章第6-第8節)
4:6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4:8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願賜平安的上帝,藉著聖善的靈,賜下寶貴的安慰在他的遺族身上!阿們